【纪念馆】【003】复旦-宛壮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2022级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宛壮于2025年3月14日凌晨3时许独自离校后失联,未携带电子设备,当日下午校方报警,警方调监控发现其最后出现在某河道附近,3月15日15时其遗体在上址河道中被发现,系溺亡,排除刑案。

宛同学本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2015级),后保研到上海大学,师从刘旭光教授,最后在复旦大学读博。

据其同门所述,3月14日本应是宛同学所在课题组开组会的日子,宛同学在当日凌晨选择自杀,很难不让人联想导致其自杀的原因和组会邻近带来的压力有关。之所以判断其为自杀,是因为其凌晨出门衣着单薄(蓝色外套),没带雨伞和包,且没有携带任何电子设备或身份证件。根据宛同学的同学和朋友所述,他为人和善、正直且善良,状态也十分积极,在事发前还约了友人下周去公园踏青。根据小红书(ID为其他派送)上自述为其好友的寻人文,宛同学是内耗不愿给人添麻烦的INFJ,师门感情好因此发文寻人。宛同学似乎是近期论文出现了一些困难难以解决。

宛同学的升学经历表明他在大学到博士的整个阶段是十分努力的。从上海师范大学到上海大学,最后到复旦,学校层次逐步提高,复旦大学更是国内的top5高校。宛同学是22级博士,2025年3月也只是博三的末尾,很难想象是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导致他做了这样让人难过的选择。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宛同学似乎都远没有被逼到需要考虑放弃生命的地步。但是我是能够理解在遇到困难,不断内耗的心情的。在组会来临的时候,自己什么都没做,没有任何的成果可以进行展示,这对于一个追求上进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宛同学精彩的升学履历和其在博士阶段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可能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差,让宛同学内心产生了比较大的分裂和内耗,他可能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失败”的自己存在。在23年10月,他还作为优秀校友和复旦博士生的身份回到母校上海师范大学分享心得,对于他过往的很多人来说,他无疑是一个太阳,充满了阳光和励志的色彩,是很多人的榜样。同样的,根据宛同学友人的描述,在生活中,宛同学也是为人和善而积极。但是从结果来看,这种积极可能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努力和伪装,宛同学的内心遇到了一些困难和煎熬,他面对的可能并不全是阳光,但哪些阴暗和痛苦他没有展现出现,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阳光。这也说明宛同学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很看重自己在他人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对于博士而言,遇到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完美主义倾向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似乎是毁灭性的。

关于宛同学生前的细节均来自小红书自述为其友人的帖子,真实性未验证。

参考网站:

https://xyh.shnu.edu.cn/22/db/c21322a795355/page.htm

https://cla.shu.edu.cn/info/1051/4724.htm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